高105班 王幸雅
我很喜歡這樣一個比喻;人是一株能思考的蘆葦。正是能思考的能力給予了人類以思想,從而把人類置于了很多旭旭的境地,比如親情、真理與思考。
康德說過:“有兩樣東西我越是思考越是感到對上天的敬畏之情——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這句鐫刻在人類思想史上的話語也許很精確的為人類擺脫尷尬境地提供了柳暗花明的依據,教導著人們要不斷地思考。中國歷史長河中清風明月般的人物固然有,但是完全割裂親情毫無私念的例子又實在不算多,而我也許真的不太主張做一個冷血無情的人,那樣世界便沒有了感情與色彩,人又怎樣做一顆生長在自然地基上的蘆葦草從而去思考呢?
我很喜歡魯迅,喜歡他那橫眉下的犀利思想,先生客觀冷靜的觀點不是眾叛親離而來的,“無情未知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是先生的詩,先生是這樣思考,也是這樣做的,所以先生的面孔永遠是鮮活的,是泛著血的殷紅。
張愛玲曾說:“人生是華麗的袍,站在起點的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前方也許鮮花環繞,也許荊棘遍地,我們的奢侈在于我們有大把的時間供我們肆意的揮霍,即使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帶著遺憾和悔恨來回顧這如夢似幻的歲月,但誰的青春不張狂?”
去過草原的人一定會驚異于牧草的堅韌和柔順,人這顆生長在自然基上的蘆葦草也應遵循著自然的規律在風中生存,應該無時無刻的思考,在觀賞大草原無邊無際的綠海時,思考自己如何變得更加堅韌和柔順,怎樣更好的在風中生存。
柔情是把雙刃劍,集正負的功能于一身,但柔情也許更是一把刻刀,在尊重自然真理的前提下,在反復認真的思考中,一刀一刀輕柔地刻出生活的特質讓我們的生命在思考中美麗而不輕挑,繁華而不浮躁。
我們要做一顆真正能思考的蘆葦草,一株不斷反思在風中的蘆葦草,一顆堅忍不拔的蘆葦草。